为深化校地合作成果,落实与达州市通川区签订的“1+9”校地合作协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4月3日,永利集团88304官网副书记侯翔教授带队赴通川区青宁镇蜂糖李种植园区,开展“智慧农业+乡村振兴”专题调研与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探索AI技术在农业种植、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路径,为通川区青宁镇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科技活力。
当前正值蜂糖李花期管理关键期,调研团队深入蜂糖李种植园区,详细了解当地农业种植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需求,侯翔教授结合学院学科优势,为青宁镇种植大户、镇村干部及合作社负责人现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收集他们对于智慧农业应用的期望与建议,确保科技赋能更加贴近实际需求。通过智能系统分析土壤数据、气候特征及作物生长周期,侯翔为通川区敬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玉玲提供了精准的农事建议。

人工智能不仅能快速诊断果树病虫害,还能优化种植管理方案,让传统农业“靠天吃饭”转向“靠数智决策”。朱玉玲表示,通过侯教授的指导,她对AI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充满信心,未来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果园科学化管理水平。
培训中,侯翔教授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与民生服务、乡村治理工作相结合”的主题,围绕技术原理、实践案例、基层应用、公文处理等应用场景展开讲解,并与青宁镇社区干部、基层工作者深入探讨如何利用AI技术优化资源分配、提升服务效能。

青宁社区党支部书记茸珍哈姆表示,AI技术帮助我们在信息处理、乡村发展、资源分配等方面,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动能。镇党建办工作人员李永志则通过AI大模型学习了公文写作与数据分析技巧,认为科技赋能让基层工作更高效。青宁镇党委委员王刚表示,此次培训打破了传统工作思维,学院的技术支持为青宁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从果园的“AI病虫害诊断”到社区治理的“AI赋能”,学院依托学科优势,将人工智能技术下沉至田间地头、推动专家人才与基层工作者深度互动,推动校地合作从“协议框架”到“实践场景”的跨越式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数智引擎”。与此同时,基层一线的实际需求反哺学科建设,驱动学院创新“AI+乡村振兴”“AI+基层治理”等实践课程,构建起“技术赋能地方—需求反哺教学”的双向循环体系,为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夯实根基。
撰稿人:余张飞
审稿人:侯 翔
图片来源:达州融媒